随笔
30 岁
按照周岁来算,马上要满 30,没有特殊的感受,也没有丹田火热,任督二脉将通的征兆。大多数意义,都是人赋予的,时间逐渐流逝,无论是绝对还是相对,跟人本身,没有太大关系。因此说 30 岁如何如何,太矫情了。
30岁后,还是该吃饭就吃饭,该上班就上班,革命还是请客吃饭上厕所。
社交网络
在微博,在微信,在这个博客上,你不知不觉就扮演某个角色,或者是卖萌,或者故作轻松,或是冷嘲热讽超然世外的模样。如果你将这应用还安装在手机上,未来还将出现在手表、眼镜甚至衣服上,我们的生活将完全地“永远在线”,永远时刻在扮演某个角色。无论何时何地,家人朋友聚会,公交马桶火车,拿出手机来看看是不是成为习惯了?社交网络,反而让你我失去了“社交”,留下的就是低头党横行。
我们渴望交流,但是却在真实的聚会上反而不知道如何交流,反而在网络上指点江山、呼朋唤友。我感觉相当奇特。又一个技术悖论?技术如何让社交更美好,目前的形式还远未完美,仍然是有可为的地方。
技术是新的鸿沟
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生活,改变了这个世界。但是技术其实也极大地拉大了贫富差距。最近读一本书《与机器赛跑》,里面提到美国的中产阶级收入中值在走低,而不是上升。是中值,而不是统计局最喜欢的人均值。技术极大地进步,但是收入却没有,因为技术越来越快地替代人类,从过去认为非常困难的无人驾驶汽车,智能语音翻译等等技术的进展来看,这个加速过程的趋势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类。既然你的工作是越来越可替代的,你的“价格”就要下降。
而掌握了 xx 核心科技的精英人群,利用技术更快速更惊人的聚集起大量财富,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,贫富差距都在拉大,占领华尔街和占领中环都是一次启示。这就像蒸汽机发明后的工业革命,机器替代人类,将工人阶层压榨到极致,乃至马克思要写《共产宣言》来鼓动无产阶级,但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财富再分配和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,财富不均的问题其实得到了重新平衡。而现在,似乎又一个轮回开始了,会诞生什么主义?还是第三次自我毁灭?效率与公平,真是永恒的矛盾。
人与高级动物
最近一直在想一个场景,进进出出写字楼,在写字楼和居民楼之间奔波的人们,跟蜜蜂和蚂蚁有多大的区别?从出生、接受教育、成年进入职场、结婚生子、老去,贯穿这一切的线索是工作,大多数人工作都是为了谋生,我估计生命里 50% 的清醒时间其实都贡献给了工作。毕竟没有工作,我们会没钱吃饭,没钱买房,没钱买肾6,没钱供孩子上学等等。
而蜜蜂和蚂蚁呢?贯穿他们的一生的还是什么?为了生存不停地“工作”。那么,我们跟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?人,仅仅是窦唯唱的“高级动物”吗?
我在想,我们大多数人真的太多的时间都被外在的事务占据了,而遗忘了作为“人”的价值在哪里。人生短短几十年,这个问题还是稍微值得思考下。
信任驱动开发
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,除了付出精力和费用之外,最宝贵,我觉的还是信任。我信任你们,才用你们的东西。而信任这种东西就跟时间一样,逝去了就基本追不回来了。
所以,我在想,除了需求驱动之外,信任驱动可能是更感性的表达方式。为了赢取用户的信任,我应该做到什么,为了保护用户对我们的这份信任,我应该去做什么。尊重信任,就是尊重自己的荣誉。